琪琪午夜伦伦电影理论片精东,最新地址,小鲜肉自慰网站,人体艺体

行業新聞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新聞
自然資源部、國家統計局聯合召開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成果新聞發布會
信息來源:中國政府網      發布日期:2021-08-27      瀏覽次數:2241次

[自然資源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主任 劉國洪]各位媒體朋友、各位領導,大家上午好!

歡迎大家參加由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自然資源部、國家統計局聯合召開的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成果新聞發布會。首先,感謝各新聞媒體長期以來對自然資源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2018年9月,國務院統一部署開展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今年以來,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領導小組會議、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先后聽取并原則同意了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情況匯報。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是近年來開展的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也是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后統一開展的自然資源基礎調查,對調查中反映出的問題,要高度重視、深入分析,采取有針對性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我們對三調數據成果進行了深入分析,就嚴格耕地保護、統籌生態建設、加強節約集約用地等提出相關舉措。日前,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自然資源部、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了《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今天,我們邀請到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王廣華同志,國家統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曉超同志,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朱留華同志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給大家介紹有關情況。下面,首先請王廣華副部長通報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成果情況。

[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王廣華]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同志們,大家上午好!

歡迎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國土調查是重大國情國力調查,黨中央、國務院對此高度重視。2018年9月,國務院統一部署開展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以下簡稱“三調”)。3年來,在各地、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協同配合下,在全國各級調查機構和調查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三調”工作克服地方各級機構改革和新冠疫情帶來的困難,圓滿完成了調查任務,取得了重大成果。下面,我先簡要通報一下有關情況:

一、“三調”工作背景及總體情況

全面及時準確掌握國土利用狀況和資源家底,對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科學規劃、合理利用和有效保護自然資源,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以下簡稱“二調”)查清了以2009年12月31日為標準時點的全國土地利用狀況,并于2013年12月23日正式對外發布。“二調”以來,我國國土利用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按照《土地調查條例》“每10年進行一次全國土地調查”的規定,2018年9月,國務院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全面啟動調查工作。

“三調”歷時3年,全國有21.9萬調查人員參與,經過“國家內業預判、地方實地調查、國家內業核查、地方實地舉證、國家‘互聯網+’在線核查和實地核查”等多輪次上下互動,匯集了2.95億個調查圖斑,以2019年12月31日為標準時點,全面查清了我國陸地國土利用現狀等情況,建立了覆蓋國家、省、地、縣四級的國土調查數據庫。“三調”全面落實全過程質量控制要求,國家統計局組織開展的第三方數據質量綜合評估結果顯示,調查誤差均滿足設計控制標準,認為“三調”數據結果可靠。

調查結果經黨中央、國務院審議并原則同意后,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自然資源部、國家統計局印發了《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

二、“三調”數據成果及相關情況

“三調”主要數據成果已公開發布,我不再贅述了。這里補充介紹幾方面情況。

(一)關于如何確保“三調”數據真實準確的問題

調查數據真實準確是“三調”的生命線。首先,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為確保“三調”數據真實準確提供了根本保障。國務院“三調”領導小組多次研究部署,強調“盡可能采用先進技術手段,減少可能出現的人為干擾,千方百計提高數據質量”。自然資源部精心組織實施,先后召開上百次會議部署落實,幾十次赴地方調研指導,反復強調要先反映現狀真實性、再分析現狀合理性,“對調查真實性毫不動搖,寸步不讓,虛報嚴懲,對變化情況講清原因”。“三調”主要情況先后經國務院“三調”領導小組會議、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原則通過并提出了重大工作要求。

二是,層層壓實地方政府調查主體責任。嚴格執行分階段、分層級檢查驗收制度。將省級、國家級核查的關口前移,及早發現典型質量問題,及時糾正工作偏差,消除問題隱患。縣級初始調查成果平均經過了7輪“檢查—反饋—整改—再檢查”的反復核查整改。

三是,充分利用先進技術減少人為干預。在遙感、衛星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統等調查技術基礎上,整合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無人機等新技術,全面建立應用“互聯網+調查”新機制。

四是,強化培訓指導,嚴格持證上崗。先后開展國家級培訓6800余人次,省級培訓11萬人次,提升調查一線骨干、核查和監理人員的業務能力水平。

五是,開展多輪次“三調”專項督察,發揮督察制衡作用。國家自然資源督察機構在調查關鍵節點,先后開展4輪專項督察,覆蓋了394個縣級調查單元。自然資源部公開通報了5起弄虛作假和152起調查不認真不到位、審核把關不嚴等典型案例。

(二)關于把“濕地”列為一級地類的問題

基于生態文明建設需要,考慮到濕地的生態功能與林地、草地、水域等有很大不同,“三調”將“濕地”調整為與耕地、園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并列的一級地類。我們從國情出發,基于社會公眾的一般認知和管理需要,綜合大多數專家意見,將“二調”分類中分別歸屬于林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的“紅樹林地”“森林沼澤”“灌叢沼澤”“沼澤草地”“沿海灘涂”“內陸灘涂”和“沼澤地”等7個二級地類歸入“濕地”一級地類。同時,按照各地類不重不漏的原則,相應調整了林地、草地、水域等一級地類和有關二級地類的含義。所以,大家在對比的時候,就可能會出現“二調”的林地和“三調”的林地概念上有一點差別,把屬于濕地的內容調整出來之后,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對比分析,這種情況也涉及到林地、草地和水域三個地類。

(三)關于嚴格區分耕地與園地地類的問題

“三調”成果顯示,10年間,全國耕地地類減少了1.13億畝,在非農建設占用耕地嚴格落實了占補平衡的情況下,耕地地類減少的主要原因是農業結構調整和國土綠化。從過去10年間的地類轉換情況看,既有耕地流向林地、園地等地類的情況,也有林地、園地等流向耕地的情況,總的來看,耕地凈流向林地1.12億畝,凈流向園地0.63億畝。可能有人會認為耕地上種果樹、茶樹等變為園地,耕作層沒被破壞,仍然可以當作“耕地”來對待,不必對“耕地”“園地”做區分。

在管理上,從“一調”到“三調”,耕地和園地一直是兩個并行的一級地類。這兩個地類,在種植作物、種植方式、種植收益、對耕作層和耕作條件的影響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耕地種植的多為一年一季或多季收獲的糧棉油糖菜等農作物,園地則以一次種植多年收獲的方式種植果樹、茶樹等經濟作物;耕地上產出的主要滿足居民對糧食的基本需求,而園地上產出的主要滿足居民飲食結構多樣化的需求;耕地流向園地、林地等農用地,有的不破壞耕作層,有的破壞耕作層,再恢復為耕地還要考慮經濟成本和社會成本。因此,從耕地保護來看,嚴格區分“耕地”和“園地”地類,可以有效支撐對耕地“非糧化”的管控,更好地落實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關于“嚴格控制耕地轉為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的規定。

我們注意到這個情況,在“三調”中對“二調”時是耕地、“三調”時已不是耕地的農用地進行了專門標注。全國共有8700多萬畝即可恢復為耕地的農用地和1.66億畝可以通過工程措施恢復為耕地的農用地。如果需要,這兩類農用地可通過相應措施恢復為耕地,但要付出必要的成本。

三、下一步工作考慮

下一步,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針對“三調”反映出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進解決。

(一)嚴格耕地保護

“三調”結果顯示,2019年末全國耕地19.18億畝。國務院2017年印發公布的《全國國土規劃綱要(2016-2030)》確定到2020年的全國耕地保有量目標為18.65億畝,2030年的全國耕地保有量目標為18.25億畝。從全國層面看,目前的耕地數量控制在國家規劃確定的耕地保有量目標任務內。但綜合考慮生態建設、經濟社會發展用地需求等因素,在耕地保護方面,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一是結合各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以“三調”成果為基數和底圖,按照應保盡保原則,合理確定各地耕地保有量,嚴格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確保完成國家規劃確定的耕地保護目標。二是壓實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實行黨政同責。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帶位置逐級分解下達,作為剛性指標嚴格考核。三是對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耕地主要用于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生產,永久基本農田按糧田管理。嚴格用途管制,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從嚴控制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四是規范完善耕地占補平衡,確保補充耕地數量相等、質量相當。

(二)統籌生態建設

“三調”結果顯示,我國生態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但生態建設格局在局部地區還不穩定,必須堅持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一是堅持系統觀念,在“三調”形成的數據庫基礎上,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合理安排生態建設布局,納入各級國土空間規劃并嚴格實施。二是尊重自然規律,對“三調”發現的不符合自然地理格局的土地利用方式,按照“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濕則濕、宜荒則荒、宜沙則沙”的原則,逐步進行調整。三是通盤安排未來生態退耕、國土綠化等生態建設,依據“三調”形成的統一底圖,按照“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的原則,科學確定并帶位置下達新的綠化任務。

(三)節約集約用地

“三調”結果顯示,建設用地的增加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用地需求基本適應,但粗放利用的問題依然突出,必須堅持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一是合理確定新增建設用地規模,科學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將城鎮建設嚴格限定在開發邊界之內。二是完善政府引導市場參與的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政策體系,著力推動城鎮存量建設用地開發利用,積極盤活農村存量用地,持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是強化節約集約用地評價,新上項目用地節約集約化程度應努力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四是大力推廣節地技術,培育節地模式和節地典型。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劉國洪]謝謝廣華副部長的介紹。下面請記者提問。

[記者]“三調”與以往的調查相比,有哪些不同和特點?

[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 朱留華]這次調查,立足支撐生態文明建設、服務自然資源統一管理,將土地調查調整為國土調查,查清了各類國土資源在空間上的分布和邊界。和以往的土地調查相比,在調查內容、技術方法、組織模式等方面都有較大的調整和提升。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適應新要求,修訂了調查分類,豐富了調查內容。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推進“多規合一”以及機構改革要求,“三調”統一了陸海分界、明晰了林草分類標準、細化了城鎮建設用地分類,并將“濕地”列為一級地類。同時,摸清了地類之間的轉換變化情況,掌握了耕地“非農化”和“非糧化”情況,還把耕地變為其他農用地的情況,按恢復耕種的難易程度進行了區分和標注。

二是,運用新技術,提高了調查數據精度。“三調”在遙感、衛星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統等常規調查技術基礎上,進一步整合了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無人機等新技術,全面采用優于1米分辨率的衛星遙感影像,“二調”時主要用的是2米分辨率的影像。“三調”將建設用地和設施農用地圖斑的最小上圖面積標準從“二調”時的400平方米提高到200平方米,耕地等農用地圖斑從600平方米提高到400平方米,其他地類圖斑精度也有相應提升。“三調”查清并匯集的調查圖斑數達2.95億個,比“二調”時的1.45億個增加了一倍多。

三是,建立新機制,提升了調查工作效能。“三調”建立并全面應用“互聯網+調查”機制,通過全國統一的“國土調查云”平臺,實現了外業調查、內業核查、數據建庫等工作的上下聯動、遠程對接和實時印證。外業調查中,同步拍攝實地照片,全面反映地塊全貌、利用特征,以及拍攝坐標、方位角和時間等信息,通過云平臺實時上傳、比對、校核。“三調”通過實地拍照、無人機拍照和高分辨率航空遙感影像舉證的圖斑有1.74億個,占總數的60%。“互聯網+調查”機制的應用,有力支撐了調查效能提升,特別是有效地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外業核查困難。

四是,堅持全程質量管控,強化督察制衡,確保調查數據真實準確。“三調”執行分階段和分層級質量檢查驗收制度,每一階段成果檢查合格后才能轉入下一階段,只有檢查合格的數據才能建庫逐級匯交。同時,我們堅持“刀刃向內”,組織自然資源督察機構在縣級初始調查、初始調查國家級核查、初始調查國家級復核和統一時點更新調查4個關鍵節點,開展了4輪專項督察,先后覆蓋了394個縣級調查單元。第一輪督察在初始調查過程中開展,無法計算差錯率,后三輪督察發現的差錯率分別是0.73%、0.34%和0.11%,呈逐次降低的態勢。可以說,專項督察在保證成果質量方面發揮了重要的制衡作用。

[記者]從“三調”數據看,全國現有耕地19.18億畝, “二調”以來的10年間減少了1.13億畝,請問:下一步將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來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

[王廣華]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耕地保護。2017年國務院印發公布的《全國國土規劃綱要(2016-2030)》,按照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總體要求,統籌平衡支撐經濟社會發展、脫貧攻堅、農業結構調整和生態建設等目標,確定了2020年和2030年的耕地保有量目標,分別是18.65億畝和18.25億畝。“三調”結果顯示,2019年末全國耕地19.18億畝,從全國層面看,實現了規劃確定的耕地保有量目標。

從“三調”數據看,“二調”以來的10年間,全國耕地地類減少了1.13億畝,在非農建設占用耕地嚴格落實了占補平衡的情況下,耕地地類減少的主要原因是農業結構調整和國土綠化。過去10年的地類轉換中,既有耕地流向林地、園地的情況,也有林地、園地流向耕地的情況,結果是,耕地凈流向林地1.12億畝,凈流向園地0.63億畝。耕地流向園地等農用地中,有的破壞了耕作層,有的沒有破壞,“三調”專門對此進行了調查標注,全國共有8700多萬畝即可恢復為耕地的農用地,還有1.66億畝可以通過工程措施恢復為耕地的農用地,如果需要,這部分農用地可通過相應措施恢復為耕地,但要付出經濟和社會成本。因此,只要統籌安排,嚴格管控,完全可以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但絕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守牢耕地紅線。

一是,結合各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以“三調”成果為基數、底圖,按照應保盡保原則,合理確定各地耕地保有量目標,嚴格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

二是,建立健全耕地保護目標責任考核機制,壓實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帶位置逐級分解下達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層層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實行剛性指標考核,黨政同責。國家自然資源督察機構將進一步加強監督,對在耕地保護方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職瀆職的,要嚴肅追究責任。

三是,對耕地特別是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耕地主要用于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生產,永久基本農田按糧田管理。嚴格用途管制,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耕地“非糧化”。從嚴控制耕地轉為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

四是,在“三調”初步評價的基礎上,正在組織各地逐地塊開展耕地開發適宜性論證,確定可開發的耕地后備資源,合理安排開墾。

五是,規范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嚴把補充耕地質量驗收關,將所有補充耕地逐地塊落圖、入庫,公開接受全社會監督,確保補充耕地數量相等、質量相當。過去3年,我們已組織過3次占補平衡的全面核查,目前,已經在部門戶網站向全社會公布了1.7萬多個補充耕地項目與地塊信息,接下來還將繼續公布。

[記者]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大生態建設力度,從“三調”數據成果中,能否反映出生態保護和建設方面取得的成效?還有哪些問題和不足?

[朱留華]“三調”結果顯示,10年間,生態功能較強的林地、草地、濕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等地類合計凈增加了2.6億畝,可以看出生態建設上取得的積極成效。

同時,“三調”成果也反映出,10年間,全國有2.29億畝耕地流向林地、草地、濕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等生態功能較強的地類,而又有2.17億畝上述地類流向耕地,說明當前我國國土利用和生態建設格局在局部地區還不穩定。一些地方還暴露出生態建設的盲目性、生態布局不合理的現象。比如,“三調”發現有880多萬畝坡度25度以上的林地被開墾成了耕地,而同時,又發現有1.8億畝坡度25度以下的耕地上種了樹,其中有6200多萬畝是坡度2度以下的平地。年降水量400mm以下地區新增喬木林地4900萬畝、灌木林地1.8億畝;年降水量200mm以下地區,約6500萬畝草地流向林地。這些與自然地理格局不相符合的做法,既影響國家糧食安全,又影響國土綠化成效長期鞏固。這個問題必須高度重視。

下一步,我們將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持系統觀念,尊重自然規律,統籌好生態建設與其他土地利用。

一是,在“三調”形成的數據庫基礎上,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合理安排生態建設布局,納入各級國土空間規劃并嚴格實施。

二是,對不符合自然地理格局的土地利用方式,按照“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宜濕則濕、宜荒則荒、宜沙則沙”的原則,逐步進行調整。

三是,在“三調”形成的統一底圖上,科學安排并帶位置下達新的生態退耕、國土綠化任務。

[記者]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從“三調”數據看,城鎮村及工礦用地、交通運輸用地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反映出城鄉建設仍以外延擴張為主。請問:下一步將采取哪些措施推動建設用地集約高效利用?

[王廣華]“三調”結果顯示,全國建設用地總量6.13億畝,較“二調”時增加1.28億畝,增幅26.5%。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09.4%,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48.34%提高到62.71%。總體看,建設用地的增加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用地需求總體相適應。

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建設用地節約集約程度不夠的問題依然突出。從“三調”數據看,城鎮用地總規模達到1.55億畝,一些地方存在大量低效和閑置土地。村莊用地總規模達3.29億畝,總量較大、布局不盡合理。城鄉建設用地盤活利用的潛力較大。這些正是我們今后推動建設用地集約高效利用的著力點。

我國人多地少的國情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決定了土地供需矛盾還將持續相當長的時間,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著力提高用地效率。

一是,結合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合理確定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嚴格規劃管控,城鎮建設必須嚴格限定在城鎮開發邊界之內,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應當在縣域內統籌。

二是,著力推動城鄉存量建設用地開發利用,完善政府引導市場參與的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政策體系,開展開發區用地專項調查,全面提升各類園區集約用地水平。

三是,科學編制村莊規劃,推動鄉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盤活存量土地。

四是,強化土地使用標準和節約集約用地評價。調整完善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領域建設用地使用標準。加強項目生成階段節約用地審查,建設項目可研報告要對節約集約用地情況做出專章分析,新上項目用地節約集約化程度應努力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

五是,大力推廣節地技術,培育出一批新型的節地模式和節約用地典型,發揮示范引領作用。(2021-08-26 11:02)

[記者]“三調”數據是我國國情國力調查的重要基礎數據,成果來之不易,請問:下一步在推動成果共享應用方面有哪些考慮?(2021-08-26 11:05)

[朱留華]在“三調”成果共享應用方面,我部目前正在積極推進三方面工作。

一是,共享“三調”成果數據庫。在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中,已充分利用“三調”成果作為體現國土空間唯一性的一張底圖。同時,我們也根據不同的管理需要,制作了可提供給各有關部門共享應用的“三調”成果數據庫。

二是,建設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以“三調”成果為統一底版,結合數字高程模型(DEM),更新高分辨率遙感影像,開展大數據深度挖掘,集成國土空間規劃、用地用海審批和實施監管等相關數據,構建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結合年度國土變更調查,實現對各類空間利用數據的統一管理、空間分析、共享服務等功能。

三是,構建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集成各級國土空間規劃和各類相關專項規劃成果,納入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構建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現相關空間規劃在“一張圖”上的協調銜接,解決過去各類規劃底圖不一,多規沖突,數、線、區分離等突出問題,實現所有國土空間統一用途管制和實施情況的動態監管。

[劉國洪]感謝記者朋友們的提問。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阳县| 石首市| 嫩江县| 百色市| 湘潭县| 兴和县| 仲巴县| 望江县| 裕民县| 江口县| 沙洋县| 金湖县| 大方县| 怀宁县| 英德市| 天镇县| 增城市| 东丽区| 肥东县| 惠水县| 阳原县| 东阳市| 察雅县| 尚义县| 岢岚县| 砚山县| 清河县| 古田县| 望城县| 通山县| 治县。| 孟津县| 仪陇县| 陇西县| 灵石县| 万宁市| 白河县| 滦南县| 离岛区| 大新县| 中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