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后,林業企業如何破解發展難題?經過調研,紅石林業局黃泥河林場把目光瞄向林下經濟,依托地區豐富的資源優勢,加強食用菌類基地建設和山泉水項目等其它非林產業建設,開辟新財源,趟出一條轉型發展的新路。
2月24日,記者走進黃泥河林場食用菌生產車間,看到了職工們正緊張忙碌著拌料、裝袋、發酵……基地呈現一片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據黃泥河林場黨支部書記趙連剛介紹:2015年,單位51名職工集資30萬元種植了20萬袋春秋兩季黑木耳,采收干耳5000多斤;集資60萬元種植了35萬袋滑子蘑,采收蘑菇2萬多斤。
在吸收前兩年種植經驗的基礎上,今年他們準備計劃種植黑木耳30萬袋。三十余名職工家屬從大年初六就開始組織進行木耳菌生產制作。目前每天能完成木耳菌裝袋10000袋,截至記者發稿時已經完成十萬袋的前期裝袋發酵工作。
早在2012年,紅石林業局領導集體認識到了林海雖廣,獨木難支,贏得未來,唯有轉型這一發展定律,審時度勢開展了“二次創業”高潮。林業局高度重視發展家庭經濟,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對林業局家庭經濟發展做了詳細規劃,同時在政策、資金、市場等方面扶持引導職工群眾發展項目,積極鼓勵職工發展食用菌,中蜂養殖、林蛙養殖、中草藥種植、生物質顆粒加工等,還邀請淘寶大學吉林萬和培訓學校的老師為員工們詳細講解了淘寶店鋪的注冊、認證、設計、推廣、客戶服務以及活動流量等電子商務課程……
2012年至今,紅石林業局共為全局的24戶家庭經濟戶發放無息小額貸款91萬元。在政策的激勵和支持下,林業局發展家庭經濟的積極性逐漸高漲。袋裝黑木耳更是讓地理位置優越、氣候適宜、水質優良的黃泥河林場職工們嘗到了不靠木材生產依舊過上幸福生活的甜頭,職工們在林場領導班子帶領下逐步擴大種植規模,走出了一條非林經濟的發展新道路。
黃泥河林場種植培育黑木耳起步于2014年,種植的黑木耳以因為色澤純正,口感好,肉質肥厚,純天然,深受黑龍江、遼寧等地客商好評,被贊譽為吉林省最優質木耳。
黃泥河林場領導班子今年在職工大會上提出新的目標為:積極爭取政策扶持資金,勵志三年,走出獨木支撐圍城,全力打造“食用菌之鄉”。
在政策的激勵和支持下,黃泥河林場發展黑木耳產業的積極性逐漸高漲,以發展食用菌替代木材采伐的“產業轉型”之曲已經奏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