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日起,國家全面停止東北、內蒙古重點國有林區天然林商業采伐,時隔5個月,吉林省國有林區在“禁采令”中如何轉產轉型?
日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從吉林森工集團所屬的紅石林業局找到答案。早在2012年,該局就開展“二次創業”,打破原有的傳統思維定式,破解獨木支撐的舊模式,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確立加快發展礦產、水電、林特、旅游、綠化苗木基地建設等多方向的新目標。
政策助力,為項目落實提供最堅實保障。該局連續多年免費舉辦各類種植、養殖業專業技術培訓班。從全國各地邀請專家及有豐富養種植經驗的專業戶前來授課,中蜂養殖、靈芝木耳栽培技術、林蛙養殖、中草藥種植技術,為員工拓展致富渠道。此外,林業局工會連續三年累計發放了91萬元的“無息小額貸款”,為具有創業愿望的職工送去“及時雨”。無息小額貸款扶持了以林蛙、中蜂、冷水魚、黃牛為主的養殖業,苗木培育、天麻、山菜、木耳為主的種植業及林副產品收購和服裝業。
項目帶動,讓替代產業尋找到新的支點。為促進替代產業全面發展,紅石林業局結合自身特點,以發展、民生為主線,以營林生產為基礎,制定“二一四五”發展戰略。
過去砍木頭,今天賣風景。蒼松、白樺、紅葉組成的“三原色森林游吧”以其空氣清新、景色迷人吸引游客紛至沓來,正在翻建的楊靖宇密營因其歷史悠久,充滿濃郁的紅色文化被定為吉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紅石林業局旅游產業,每年吸引7萬余名游客前來觀光。紅石林業局打造森林探險、CS野戰、品味抗聯飯等項目,總投資30多萬元,帶動30人左右再就業,預計未來產值60萬元。旅游發展帶動餐飲、住宿、土特產銷售等相關行業協同發展。目前,一個以森林旅游、苗木基地建設為主導,礦產、水電、林特等各項替代產業齊頭并進,各項新興替代產業的紅石林業局正以良好態勢蓬勃發展。